纽斯频通讯社首尔4月7日电 随着尹锡悦4日被韩国宪法法院罢免总统职位,韩国将于6月初举行下届总统选举。这与2017年前总统朴槿惠被罢免后举行的大选相似,但两者存在显著差异。
这两次选举均在保守派总统遭罢免后举行,所以呈现出对在野党绝对有利的格局;同时,在野党主要候选人也在舆论上处于领先态势。但若从选举格局、舆论结构及候选人本身的政治风险等方面深入分析,可以发现两者存在诸多实质上的不同。
![]() |
资料图:左起依次为正义党候选人沈相奵、国民之党候选人安哲秀、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尹锡悦和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。【图片=纽斯频通讯社】 |
2017年,当时的总统选举是在朴槿惠被罢免后匆忙展开的一场"60天选战"。执政党因弹劾风波深陷不利局面,朴槿惠支持率一度跌至4%,保守派陷入近乎崩溃的状态,舆论整体倾向进步阵营。最终,民主党候选人文在寅以17个百分点的优势轻松当选。
今年的2025年大选也将在保守派总统尹锡悦被罢免后举行,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目前以30%左右的支持率遥遥领先,形成了类似当年文在寅的优势格局。然而,本次选举在三个方面存在关键差异。
首先是选举结构不同。2017年时,执政阵营候选人分裂严重,保守派候选人洪准杓(自由韩国党)、安哲秀(国民之党)、刘承旼(正党)三人参与竞争。虽然文在寅获得41.1%的得票率,但三位保守候选人合计得票52%,如果没有分裂,选情原本可能逆转。此次大选,保守阵营虽有雇佣劳动部长官金文洙、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前党首韩东勋、大邱市长洪准杓和首尔市长吴世勋等潜在候选人,但形成内部分裂的可能性极低,很可能会与李在明形成一对一的对决格局。
随后是舆论结构发生变化。2017年弹劾局势下,赞成弹劾与反对的比例约为8:2,舆论一边倒倾向进步阵营。而此次,尽管民意总体对弹劾持支持态度,但比例为6:4或6:3.5,保守舆论并未崩盘,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凝聚。此外,目前尚未明确支持任何候选人的"观望层"比例高达38%,是2017年19%的两倍,表明选情并不稳固。
最后是在野候选人的司法风险。2017年的文在寅虽在部分地区存在抵触情绪,但整体并无明显政治风险。而李在明则面临中间选民疑虑和多项司法案件缠身。他目前正接受5项起诉的审理,涉及选举法、伪证教唆等,其中一项案件的二审终审将在6月3日进行。尽管这些案件尚未对其候选人资格造成直接障碍,但在大选过程中势必会受到执政党的集中攻击。即便胜选,在任期内若因案件被判有罪,也将面临职位去留争议,影响执政稳定性。(完)
韩国纽斯频(NEWSPIM·뉴스핌)通讯社